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拥有百年历史,以陈望道先生为首的“十四老”奠定其基本格局,一级学科包含七个二级学科: 文艺学、中国古代文学、中国古典文献学、中国现当代文学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、汉语言文字学、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。
作为学术重镇,学科建设、教学发展、科研成就在国内高校同类学科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,在学界业界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。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,入选上海I类高峰学科,“中国语言文学”和“现代语言学”入选教育部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,拥有首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“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”,首批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,首批教育部“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”,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位于国内顶尖水平行列。
近年来,在国家级社科重大项目等科研立项上保持全国领先,产出了一批具有原创性、集成性、高水平的学术成果,如《王安石全集》《唐五代诗全编》《汉语方言大词典》等,以及复旦中文四大书系;在教育部、上海哲社优秀成果奖等科研获奖方面也位居前列。
在“十四五”建设期间,中文系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,打造具有中文学科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,推出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,注重各专业交叉融合,服务当代社会文化建设,学科整体实力保持国内巅峰。中文系担负着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文化使命,努力在国际学界产生较大影响力,发挥前沿、引领作用。
为更好地规划和促进学科建设,中文系特设立学科建设基金,诚邀社会热心人士和机构力量参与中文系“双一流”学科建设,帮助学科凝练关键问题,服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;支持教师基于现有的研究基础与累积优势,进行延伸和拓展;集聚海内外顶尖力量,建设强力的学术共同体和学术高地,打造学科深度融合的品牌项目。
2025年复旦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,我们特别设立“120元”选项作为纪念;
011是复旦中文系的院系代码,亦设立“511元”选项,意为“我是复旦中文人”;
更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给予我们鼎力支持!若有捐赠意向,请联系我们。
捐赠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师资队伍建设、人才培养、学术刊物发展、师生国际交流,以及与学科发展相关的其他活动。
1、完成捐赠后将获得电子捐赠证书,可开公益性捐赠抵税收据;
2、个人或集体(班级、寝室等)捐赠1-5万元人民币
可举办捐赠仪式,5万元以上的举办大额捐赠仪式;
3、一次性捐赠或连续4年捐赠总额20万元以上冠名学科建设基金;
4、捐赠511元人民币及以上的,将发放复旦中文系文创纪念品(邮寄请填写地址)。
复旦中文系公众号
2017年学科百年庆典现场陈尚君教授主持会议
2017年薪火传承五任系主任共话中文学科
中文系主办9种学术刊物:《美学与艺术评论》《新宋学》《中国学研究》《中国文学研究》《史料与阐释》《文学》《当代修辞学》《语言研究集刊》《吴语研究》。其中, 《当代修辞学》《美学与艺术评论》《语言研究集刊》为CSSCI来源刊物。
复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,共22卷
复旦中文先哲丛书
蒋孔阳先生专著《德国古典美学》1986年获上海市第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优秀成果奖一等奖
蒋孔阳先生获首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
朱立元先生著作《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思潮论稿》2020年获第八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
郑土有等老师著作《中国农民画考察》2015年获第十二届民间文艺山花奖·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
王水照先生代表作《宋代文学通论》《王水照自选集》,2012年获上海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
王水照先生等著作《王安石全集》2020年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
王水照先生著作《历代文话》2009年获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
陈允吉先生专著《唐音佛教辨思录》是其佛教与唐代文学研究的代表作
陈引驰老师专著《中古文学与佛教》获2018年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
朱东润先生《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》是最早的文学批评史专著之一
王运熙先生代表作《文心雕龙探索》《中国文学批评通史》,2008年获上海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
国家点校本“二十四史”修订工程子课题《旧唐书》
陈尚君先生等著作《旧五代史》2020年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
贾植芳先生代表作《贾植芳文集》,2008年
获上海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
陈思和先生著作《新文学整体观续编》,2013年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
王安忆老师作品《长恨歌》2000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
王安忆老师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
张新颖老师作品《中国当代文学中沈从文传统的回响——<活着>、<秦腔>、<天香>和这个传统的不同部分的对话》2014年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
郜元宝老师作品《编年史和全景图——细读<平凡的世界>》2022年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
杨乃乔老师主编《中西比较诗学:悖立与整合》获2001年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
刘耘华老师所撰论文《文化原创期与中西源发性差异之形成:“视域歧分”视野下的中西文化比较》获上海市第十四届(2016-2017)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(论文类)一等奖
陈望道先生1932年出版《修辞学发凡》,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著作
胡裕树先生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统编教材《现代汉语》,被众多国内外高校采用
张世禄先生主编的《古代汉语教程》是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一五”国家级规划教材,目前已修订至第四版,在国内高校有较大影响
许宝华、汤珍珠主编的《上海市区方言志》,1994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,1999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,2007年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
许宝华先生代表作《汉语方言大词典》,2000年获第五届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,2003年获第三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, 2016年获第十三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
游汝杰老师等编写《方言与中国文化》,是语言学代表性著作之一
申小龙老师所著《中国句型文化》,开创性探究汉语句型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内在联系
陈忠敏老师论文《吴语人称代词的范式、层次及音变》2018年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